+
活動香港賽馬會呈獻- 道無盡:方召麐水墨藝術展
活動日期
2017/09/27 ~ 2017/12/31
地點
香港金鐘正義道9號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
費用
免費
所有資料只供參考,如發現有誤,請按內容更正通知我們。
1,368 發佈Gogo
詳情內容 :

《道無盡:方召麐水墨藝術展》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呈獻。展覽將展出已故著名女藝術家方召麐(1914-2006)的畫作和書法。

方氏乃二十世紀後期其中一位最具創意的中國畫家,她的作品富創意、獨特且有感染力。在云云中國女性中,她屬於首代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同時也屬較少數能發展自己事業的女藝術家。

除了著眼於其生平和藝術發展,也會提到水墨畫和作為漂泊海外藝術家的方氏,在中世紀混亂改革後的復興時期,如何擔當重要的角色。這標誌著傳統水墨畫的發展及其新方向的時期,也展現出方氏作為兩代的橋樑。

展覽大綱

方召麐的藝術風格獨創,畫技精湛,成功地將中國繪畫現代化。同樣重要的是方氏作為一位現代女性,其獨特藝術發展軌跡,以及其在中國二十世紀藝術界中的成就。

方氏早期受著現代的西方教育,同時又秉承了中國傳統的繪畫的門弟訓練模式,兩者對方召麐同等重要卻又似乎是相互矛盾。在20世紀的藝術研究上,較少探索兩種學習模式如何能在現代藝術家的生涯裡達至相輔相成。

方氏引人入勝的藝術及人生為女性在現代中國貢獻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女性經過教育後在現代社會的體制下擔當了甚麼角色?早期的現代女性如何成為往後現代女性的典範?

而中國繪畫又在二十世紀帶來甚麽貢獻?近乎一個世紀前,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教授陳師曾於1922年發表《文人畫之價值》,分析中國文人畫在現代社會的意義。他提出文人畫的真髓著重抒發自我而非寫實表達,並且講究學識和倫理而非財富與地位,革故鼎新的精神堪比歐洲現代主義。陳師曾的言論啟發了中國年輕一代去發展能夠響應時代和世界的新中國繪畫。他的理論重新定義了文人畫的概念,選擇性地重申某些宋代文人畫最崇高的初衷——修身養性、知書明理、陶冶性情,以此挽救文人畫在新社會與殘存的儒家士大夫文化被一併淘汰。陳師曾的文章非常吻合蔡元培引進中國的歐洲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同時亦忠於傳統道德標準,將中國繪畫提倡為培養心性、建設社會的活動。

到底要如何將中國社會及文化融入國際舞台上,並透過各種方案為現代中國定位是一大挑戰。方氏開放和勇於創新的藝術探索,讓她醖釀出的自己的個人風格,這似乎為20世紀初藝術和人文的研究專題。她新穎的世界觀讓她無論身處何地,由英國巨石陣到中國黃山,都能找到其創新的視野。同時,她亦透過自己充滿朝氣及歌頌生命的畫作,以回應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由陳福善、張大千等大師,以至於陝西農民藝術家之作。

展覽由著名現代中國藝術學者沈揆一與安雅蘭客席策展,並由助理策展人黃熙婷合作策劃。

藝術家 –方召麐

方召麐(1914-2006) 生於中國江蘇無錫,為二十世紀末最前衛的中國畫家之一。她師從國畫大師錢松岩、趙少昂及張大千,技巧集各家大成。藝術家的傳統藝術訓練融合在曼徹斯特大學、香港大學及牛津大學所受現代西方教育,畫技別樹一幟。

她曾在日本、歐洲、美國和亞洲多地展出,更於1951年與老師趙少昂在東京舉行戰後首個中國藝術展覽。方召麐其後在巴黎奧賽博物館(1953年) 、英國牛津大學(1957年)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1967年) 、香港藝術館(1978年)和上海美術館(1983年)等博物館展出。

她憑藉堅毅精神,對藝術的熱忱和成就,成爲「新女性」的代表。「新女性」一詞源自二十世紀早期,形容以教育及遊歷實踐自我的女性,概念當時備受爭議。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
展覽期間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八時
最後入館:閉館前30分鐘
逢星期一休館

資料來源 :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所有資料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敬請留意。

內容更正
當前活動:
更正內容:
驗證碼: